标题
新闻资讯
您目前所在位置: 首页   »   暂无

12岁女童投毒:你割不断和留守儿童的关系

所属分类:暂无     发布时间:2018-11-23 11:25:15

12岁女童投毒:你割不断和留守儿童的关系

导语:湖南衡阳12岁的女童小雯(化名)因与同学结怨,用掺杂了毒鼠强的可乐将同学姐妹毒死。一周之内,留守儿童问题再一次以残忍的面目出现在公众面前。事实上,小雯除了是留守儿童,更是“失母儿童”。

投毒女童小雯和自杀四兄妹是留守儿童,也是“失母儿童”

除了是留守儿童,投毒女童和自杀四兄妹还是妈妈不要的孩子

毕节四兄妹自杀事件激发社会关注留守儿童。一周之内,留守儿童问题再一次以残忍的面目出现在公众面前。在这起12岁女童投毒杀人事件中,根据新华社的报道,犯罪嫌疑人小雯,与85岁的爷爷、74岁的奶奶共同生活,父母不在身边。

事实上,投毒女童小雯和毕节自杀四兄妹是留守儿童,也是农村“失母儿童”——他们都被自己的亲生母亲遗弃了,是妈妈不要的孩子。毕节四兄妹的母亲因不堪家暴逃离家庭,小雯的母亲也于5年前离家出走。严格说来,“失母儿童”的称谓并不准确,像小雯和自杀的毕节四兄妹一样,大多数“失母儿童”是有母亲的,但这些母亲们由于各种原因抛夫弃子、远走他乡,已经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。

虽无全国调研报告,“失母儿童”并非个案,在一些地区还很普遍

1999年,留守儿童问题被提出,全国妇联、国家卫计委等还有权威研究报告,与留守儿童相比,“失母儿童”在社会的暗角,甚至都未正式进入社会学的研究范畴。这个长期遭遇社会漠视的群体数量有多少?虽然没有全国性的调研报告,也可从一些案例中一窥全豹。

黄荆乡生态环境恶劣,土壤石漠化,有雨水灾、无雨旱灾黄荆乡生态环境恶劣,土壤石漠化,有雨水灾、无雨旱灾

黄荆乡是国家级贫困县,地处湖南腹地山区的一条“干旱走廊”。全乡留守儿童达950余人,失母儿童已达132人,占全乡中小学生的11%,人称“无妈乡”。除了正常死亡外,母亲逃婚与改嫁的“失母儿童”有116人,占总数的88%。2014年七月《农民日报》记者到内蒙古武川县采访,本来是要反映农村孩子进城读书,家长陪读增加负担的事。但在采访中发现,一些孩子因为母亲离家出走,使之成为农村另一种更为“特殊”的留守儿童,仅在初步调查的小学生里,该群体的队伍就达408人。初高中生一般情况下都回避这个问题。实际情况下,这样的单亲孩子的数量可能更多。据粗略估计,在纳雍县贫困山区,“父亲早逝,母亲出走”的孩子比例约达10%。

与普通的留守儿童、单亲儿童相比,“失母儿童”危机更大

父母不在身边,留守儿童的状况令人担忧,在很多人眼中,留守儿童甚至与问题儿童可以划上等号了。而与普通的留守儿童、单亲儿童相比,“失母儿童”危机更大。

与留守儿童相比,“失母儿童”在社会的暗角与留守儿童相比,“失母儿童”在社会的暗角

母亲外出留守儿童已是问题重重,完全的“失母儿童”处境更是艰难

母亲对个人成长影响巨大。儿童时期(特别是幼儿时期)与母亲(或稳定的代理母亲)之间连续不断的温暖、亲密的关系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。由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《母亲照顾及心理健康》一书直接指出,孩子们之所以缺乏情感及性格发展,是由于缺乏母爱。在中国大多数家庭由母亲承担教育孩子主要责任的情况下,母亲的作用尤为重要。

在“失母儿童”中,拥有两张和母亲的合照,都是一件优越的事。在“失母儿童”中,拥有两张和母亲的合照,都是一件优越的事。

2014年5月,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“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”,走访6省12县市,调查4533名留守儿童。结果发现,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,在学习成绩、心理健康等方面问题较多。其中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(留守儿童内部可分为父亲外出、母亲外出、父母外出三种类型)整体状况更差:他们更多遭遇意外伤害,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最高,劳动负担也较重,上网更常与陌生人聊天、讲脏话、浏览色情暴力内容,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想上学的比例最高,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交往方面最矛盾。

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完成一份基于10省市9448名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。在这份报告里,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健康方面没有显著差异,在心理和学习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也无显著差异。但从留守儿童内部来看,母亲外出留守儿童生病康复需要更长时间、同学关系不如父亲外出留守儿童和完全留守儿童、学业成绩也比其他类型留守儿童成绩差,而且,母亲外出留守儿童有较大比例缺乏成长自信。

对于母亲外出留守儿童,虽然母亲常年在外,但并未消失,他们可以通电话,可以在假期团聚共度亲子时光,而“失母儿童”的母亲则完全从他们生命中消失,没有互动。在投毒女童小雯的口述中,离家出走的妈妈“已经死了”。

他们不是一般单亲孩子,被亲生母亲遗弃,更易形成行为偏差和性格缺陷

发生在“失母儿童”身上的故事大同小异:妈妈在他们小时候就离开了家,再也没有回来。从此之后,“妈妈”在他们的世界消失。不管父母是否办理离婚手续,他们都成了单亲家庭子女。

单亲家庭不一定产生问题儿童,但与生活在健全、正常家庭中的儿童相比,单亲家庭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判断还是有说服力的。学界的研究对这一结论也几乎没有什么异议。学者李学容曾采用“心理健康诊断测验”量表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,结果发现,单亲家庭儿童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双亲家庭儿童,自尊水平相对较低,抑郁情绪明显。而根据对重庆市未教所少年犯的家庭情况调查,有35%的孩子来自单亲家庭(还有25%的孩子是留守儿童)。况且,这些“妈妈不要的孩子”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单亲家庭子女。他们被亲生母亲遗弃,易形成行为偏差和性格缺陷。根据学者王俊君的研究,他们的亲子关系、人际关系、自我控制力等社会化发展相对不足。

母亲失联后,父亲在孩子面前会相对脾气暴躁或性情孤僻,或在孩子心中灌输恨意,根据学者王俊君的访谈,某些“失母儿童”会气愤地说“我爹说她(母亲)是个坏女人,没良心。她跑了,不要我们了。我奶奶不让我记她!”或对妻子出走的怨恨发泄到孩子身上,动辄就打。《中国妇女报》采访的近20名“失母儿童”,只有3个孩子表示在家里没有挨过打。有孩子“挖土时挖得不够深,就挨了爸爸三记耳光。”

一些“失母儿童”还不止是家庭破碎,而且生存都存忧

民政部在2005年做的全国孤儿排查。专家发现“有那么一批孩子,在农村地区尤为常见,爹死娘嫁人,处于事实无人照管的状态”。由于母亲尚在,不满足国家对孤儿的认定条件,根据政策不能进福利院,也不能被收养,这部分儿童只能靠祖父母、亲戚和邻里朋友提供经济支持和照料,如果家族和邻里朋友等出现了经济上的困难,无法承担监护任务时,“事实孤儿”不仅解决不了温饱问题,甚至生存问题也存忧。

小杨林哭着不敢回家小杨林哭着不敢回家

而有些“失母儿童“虽然父亲尚在,却依然得不到照料。2013年2月底,贵阳市救助管理站来了一名小女孩杨林(化名)。和救助站里其他找不到家的孩子不一样,她知道家在哪里,只是不敢回家。原来妈妈离家出走后,爸爸从来不管她,每次回家都是挨打。类似的案例很多。

该承担责任的,绝不仅仅是“狠心”的母亲

母亲出走的背后,绝不仅仅是贫困

不可否认,贫困是孩子失去母亲的一个重要原因。“失母儿童”聚集的地方,都是一些贫困落后地区,居民经济困境比较大、文化层次比较低。以“无妈乡”湖南邵阳黄荆乡为例,其地处湖南腹地山区的一条“干旱走廊”,是国家级贫困县,“黄荆岭,石头壳,缺少水田,光棍多,讨十个媳妇,五个跟别个。漫山遍野的石头地里,长出粗粝的黄荆条。”但母亲出走的背后,绝不仅仅是贫困。

出走的母亲,有些是被人贩子卖到当地。在重男轻女陋俗的影响下,农村地区男女比例严重失调,大量农村底层男青年难以正常婚配。厉害一点的还能在外地打工带回来伴侣,大部分只能从人贩子手中买“老婆”,这些被拐妇女生育后被解救或逃跑离开拐入地,孩子就成了“失母儿童”,据《中国妇女报》报道,黄荆乡出走的妈妈,不少是被人贩子拐卖到当地的。

家庭暴力也是驱使母亲离开的重要原因。毕节四兄妹的母亲因不堪家暴逃离家庭。如果被拐卖来的或是被骗到当地,家暴就会让本无情感的夫妻俩更多了一层隔阂。此外,“越穷越懒”是中国贫困地区一大特点,父亲好吃懒做,不思进取,自然也让母亲看不到希望。

解救“失母儿童”,我们可以做很多

“失母儿童”充满苦难的生存状态不仅仅是他们的不幸,更是我们社会农村治理失败之殇。

对于远走他方、已经重组家庭的妈妈们,回归已无可能。唯一要做的是,能不能说服尽可能多的母亲,恢复与孩子的联系,或定期不定期返乡看看自己的孩子。政府也要建立健全“失母儿童”个人成长档案,形成长效监测机制。除了在经济上给予帮扶,还可整合社会资源,成立失母儿童的“代理家长”、“爱心妈妈”等关心孩子成长。

当然,遏制“失母儿童”的产生才是根本办法。打击拐卖妇女犯罪、加速落后地区脱贫等都是必不可少

结语《世上只有妈妈好》,是每一个孩子都会唱的儿歌。“有妈的孩子像个宝”、“没妈的孩子像根草”。对于“失母儿童”,他们的生活状态确实就像野草一样,亟需社会的关爱。


文章来自《腾讯网》